空調誕生記
1902年夏天,紐約一家印刷廠的印刷質量嚴重下降,在高溫下,印刷廠內的空氣又熱又濕,造成了油墨不干,紙張伸縮不定,印出的東西模模糊糊。老板慌了~開始尋求幫助!這時一位重要的人物驚奇的發現,造成印刷質量的罪魁禍首竟然是炎熱的天氣!“車噴出的蒸汽遇冷凝結為水珠,那我們可以把空氣溫度降到足夠低,濕度飽和凝結成水再排出,這樣就能降低濕度啦~”于是,1902年,史上第一臺空調誕生了,威利斯·開利被譽為“空調之父”。
1904年,在圣路易斯世界博覽會上,組織方用機械制冷的方式為密蘇里州政府大樓降溫,這是美國民眾首次享受到人工空氣調節帶來的舒適。
汽車空調制熱
隨后,空調技術漸漸成熟,眾多車企開始考慮在汽車上安裝使用類似技術的空調器!但最早的汽車“空調”并不是用于制冷,而是只有加熱功能的一種裝置。1925年,在美國首次出現了利用汽車冷卻水通過加熱取暖的方法,到1927年就發展了具有加熱器、風機和空氣濾清等比較完整的供熱系統。
單一冷氣繼單一加熱功能之后,單一冷氣出現在1938年。一名叫帕爾德的美國人根據電冰箱的原理,發明了汽車空調。1940年,美國通用汽車帕克公司首先在轎車上安裝了機械制冷的空調器,可以說為世界汽車空調市場開辟了發展之路,但是這種空調體積龐大控制起來也不方便。
冷暖合一
當然了,技術總是越來越先進的!1954年,通用汽車公司首先在納什牌轎車上安裝了冷暖一體化的空調器,命名為“氣候之眼”。控制開關也被安裝在了前排的控制面板上,從那開始,汽車空調才基本具有了調節控制車內溫度、濕度的功能。
自動控溫空調階段
幾年時間,新的一波升級來臨!1964年,第一臺自動控溫的汽車空調裝置在美國通用公司的凱迪拉克豪華型轎車上。豐田、勞斯萊斯、奔馳等公司也不甘落后,到1971年,它們的高級轎車中都安裝了自動汽車空調設備裝置。這種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經濟汽車上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種方式。
說完了汽車空調的發展史,或許也有些人好奇了,在我國汽車歷史上,第一次安裝空調又是什么時候呢?
我國第一輛裝有空調的汽車
我國最早的汽車空調出現在70年代,1976年,由原上海內燃機油泵廠今上海汽車空調機廠制造汽車空調,裝配在了上海牌轎車SH760A上。
現如今大多數汽車使用的是R134A空調制冷劑,雖然減少了對臭氧的破壞,但溫室效應仍在不斷加劇,兩極冰川在不斷融化,伴隨著種種對環境不利因素的發生,新能源電動汽車開始普及。對于新能源電動汽車空調系統,你又了解多少呢?
新能源汽車空調系統
傳統燃油汽車發動機提供驅動力,通過離合器的作用帶動開啟式空調壓縮機工作;而新能源汽車能量來源為動力電池,采用電機驅動,驅動方式的改變使得傳統的利用皮帶傳遞發動機功率的開啟式壓縮機型式已不再適宜,新能源汽車采用目前普遍采用電動壓縮機制冷,高壓電動空調壓縮機由動力電池驅動。
內外循環功能
內循環是從車內吸取空氣,形成車輛內部的氣流循環。簡單來說,內循環就是停止車內外空氣置換,阻隔車外的空氣進到車內,同時也不讓車內的空氣跑到車外。外循環是從車外吸取空氣,引導空調系統進行加熱或制冷后,從出風口吹出。簡而言之,外循環是將車內的空氣排放出去,把車外的空氣吸到車內,補充新鮮空氣,改善車內空氣質量的!簡而言之,內循環適合外部溫度較高,或者外部空氣質量較差情況,外循環適合內外部溫差不大的情況。今日陽光全系列選配空調的車型都是有內外循環功能的~
今日陽光空調系統
作為新能源電動汽車當中的“一員”,今日陽光使用的蝸旋電動壓縮機,因其具有振動小、噪聲低、使用壽命長、重量輕、轉速高、效率高、外形尺寸小等諸多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動汽車中。
▲今日陽光壓縮機為了提高車輛的空調效果,給客戶帶來更好的用車體驗。今日陽光選用了行業內優質的空調總成供應商,該供應商自1999年公司成立以來,在乘用車空調領域已經在為吉利汽車、雷諾汽車、東風汽車等提供零部件,在傳統家電領域,已經在為西門子、海爾等客戶提供零部件。今日陽光相信,只有優質的基礎部件,才能制造更優質穩定的整車產品。跟其他乘用車一樣,今日陽光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決不妥協。